12月27日,江蘇召開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視頻會,江蘇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江蘇金融監管局、江蘇證監局等部門對個人養老金全面實施進行部署。
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采取個人賬戶模式,由個人繳費,實行完全積累、市場化運行,并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2022年11月,我國在36個城市(地區)試點個人養老金制度,省內的蘇州市被確定為先行城市,目前蘇州個人養老金賬戶已超263萬戶。
從本月15日起,我國全面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江蘇此次在全省范圍部署,在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上,邁出了關鍵步伐。
給參保人退休生活增加底氣
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據預測,2035年前后將達到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截至2023年末,江蘇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達208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4.5%,高于全國3.4個百分點。國際經驗表明,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有利于增強養老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
江蘇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省社保中心主任朱華介紹,目前國內以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以企業(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和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為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已初步構建。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建立,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我省目前參保人數已達6068.6萬人。基本養老金發放終身,特別是國家根據社平工資、物價上漲等因素適時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金水平也在持續提高。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由單位和職工共同繳費,國家通過稅收政策給予支持,投資運營也比較穩健,補充養老功能初步顯現。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實行自愿參加、自主繳費、自主投資,國家通過稅收政策給予支持,讓人民群眾退休后能夠再多一份收入,進一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為參保人破解“產品選擇困難”
作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廣已籌備多時,但制度仍面臨不少挑戰,如每年1.2萬元的稅前抵扣額度,對于低收入人群缺乏吸引力、對于高收入人群又略顯不足,且資金封閉期過長。因此,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先行過程中普遍存在“開戶熱、繳存冷”的現象等。
全面推開個人養老金制度后,國家在原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4大類產品的基礎上,把國債納入產品范圍,并增加特定養老儲蓄、養老理財、指數基金等產品,給了參加人更多選擇權。目前,已有820多款個人養老金產品。面對如此多的產品,參加人很難一一搞清每一款產品的資產配置情況,容易陷入“產品選擇困難”。
對此,江蘇金融監管局、江蘇證監局等監管部門都對相關金融機構提出要求,要做好產品資產配置展示以及風險等級確定和提示,讓參加人一目了然;要依法依規開展投資服務,根據個人投資風險偏好和年齡等特點,推薦適當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對開展默認投資服務的加強政策解釋,充分保障參加人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不侵害投資人權益。
針對一些參加人可能在開戶銀行買不到心儀產品的現象,江蘇要求開戶銀行要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簡化流程,方便群眾參加和選擇投資產品。同時優化業務辦理流程,簡化操作環節,確保客戶能夠便捷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
為金融營銷行為劃邊界
伴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開,多家具備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針對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推出開戶繳存營銷活動,如開戶繳存享立減金等。
當天的視頻會上,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個人養老金堅持自愿參加原則,政府部門將與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對違反個人自愿原則開戶等不規范行為,及早發現、及時處理。與此同時,由于個人養老金業務鏈條長、管理環節多、投資運營周期長,相關部門將加強溝通配合,形成監管合力。
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也將嚴格規范金融營銷行為,確保宣傳推廣內容真實、準確、完整,不夸大收益、隱瞞風險,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等因素,將合適的產品或服務精準銷售或提供給合適的投資者。優化業務考核指標設置,不單純以市場份額和市場排名為要求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