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集生產研發、成果轉化、企業總部、產品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裝備特色產業園來了,市場占有率近70%的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來了……9月23日,2025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如約而至,會上江寧區共有13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達295億元,占全市1/3,涉及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儲能與氫能、生物醫藥等產業。
亮眼的項目招引成績單背后,是江寧始終樹牢“項目為王”理念,堅持不懈抓項目、促攻堅。就在南京金洽會開幕的3天前,江寧剛剛召開了全區重大產業項目觀摩暨重點園區(街道工業集中區)產業攻堅推進會,會上區委主要負責人再次提出“狠抓項目”,表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干字當頭”,強化“抓具體、具體抓”的實干導向,全力以赴“干當前、謀明年、抓長遠”,奮力為省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江寧力量。
具體到項目上——以重大項目構筑經濟騰飛雙翼
這兩天,落戶江寧的市級重大項目——南京訊聯液壓高端液壓核心部件廠房里人頭攢動,施工人員在進行室外工程收尾,部分生產設備已經進場,技術人員正加緊調試。與此同時,項目竣工驗收手續也同步開展辦理,年內可實現試生產。該項目年產高端液壓核心部件100萬件,達產后可新增產值10億元。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出。江寧始終把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作為穩經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今年以來,省級重大項目南瑞繼保智能化電氣裝備生產線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交付,投產后預計可新增產值25億元;市級重大項目國兆光電OLED微顯示器件擴產項目已于9月投產,達產后可新增產值13億元……截至8月底,江寧全區212個區級實施類項目穩步推進,累計完成投資295.8億元。其中,9個省級重大項目、89個市級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192.3億元。
發力項目建設,聚焦產業攻堅,創新是江寧最大的優勢和潛力所在。江寧始終緊盯創新,加快形成科技成果高效能轉化、科技企業高密度集聚、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走進位于江寧的全國高校信息通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超市”的鮮活場景撲面而來:紫色的“高校成果新質悅享卡”像商品價簽一樣整齊排列,技術經理人拿起掃碼槍對準其中一張,只聽“滴”聲輕響,北京理工大學“面向多場景的MIMO穿墻雷達”技術的詳盡參數與應用場景即刻躍然屏上。這座特殊的“超市”運營一年來,技術經理人團隊已擴充至77人,舉辦了74場校企對接活動,累計對接成果742項,成功轉化項目61個。
江寧集成重大創新平臺、駐區高校院所、企業研發機構的力量,大批量組建創新聯合體,著力讓一切科技研發活動都有市場轉化的價值。今年以來,這塊科創熱土上好消息不斷:三迭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批全國首張3D打印藥品的藥品生產許可證,山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產首款腦機接口Ⅲ類醫療器械正式獲準上市……一大批創新項目持續有力推進,一個個“首個”“首張”也勾勒出江寧未來產業增長的無限潛力。
具體到平臺上——“重點園區+工業集中區”雙線突破
產業攻堅突破,重點園區是主戰場。區委提出,重點園區要在主攻重大項目招引、產業筑峰強鏈上當好先鋒,不斷提升園區貢獻度。
位于江寧開發區的中國電科院南京科研基地,主體結構已全面封頂,目前正處于裝飾裝修沖刺階段。該項目是國家電網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建設有檢驗檢測中心、成果轉化基地及科研輔助設施,打造華東地區新型電力系統二次設備重大科技創新中心,全面達產后可新增年營業收入10億元。新型電力產業是江寧開發區主導產業之一,目前已聚集200多家相關企業,覆蓋“發、輸、變、配、用、調度、通信、能源服務、電力網絡安全”產業鏈九大關鍵環節,是國內新型電力產業聚集度最高、企業總量和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
新型電力產業的高度集聚,只是江寧“園區方隊”筑峰強鏈的精彩篇章之一。江寧開發區圍繞智能電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制造等產業,培育產業鏈鏈主企業8家、單項冠軍6家、“小巨人”企業47家、高企1100家;麒麟科創園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為核心,培育鏈主企業1家、“小巨人”企業5家、高企272家;江寧高新區主導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培育單項冠軍企業5家、“小巨人”企業23家、高企457家;濱江開發區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動力電池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培育鏈主企業2家、單項冠軍企業1家、“小巨人”企業16家、高企160家、規上工業企業154家。
前8個月,江寧4個重點園區合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818.1億元,同比增長6.2%,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7.7%。
“園區方隊”切實扛起了主體責任,街道工業集中區產業攻堅也穩步推進。江寧以園街聯動為抓手,推動各街道立足現有條件探索加快中小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位于橫溪街道的陶吳工業集中區過去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結構低端、土地資源利用低效。近年來,空港經開區全面接管園區后,展開拉網式排查,深入摸清產出效率、產權歸屬等核心信息,通過土地征收、“工業上樓”的方式建設新動能產業園,打造成以5G生態圈為支撐、以摩天工廠運營為特色的智能制造產業載體。如今,已有惠德汽車零部件、利華科技新材料等一批優質企業相繼入駐。
推進中小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過程中,江寧已摸索出以“四類主體協同、五種模式推動”促進低效閑置用地盤活的經驗,主要做法入選了工信部“畝均論英雄”典型案例。據統計,1—8月,全區街道中小工業集中區轉型低效閑置用地1316.1畝,工業企業畝均銷售收入和畝均稅收比2020年末分別增長60.3%和40.4%。
具體到人員上——主動作為讓政企“雙向奔赴”
最近,江寧高新區智能制造產業招商部項目經理雷婷跟蹤的一個項目正式落地,談及招引過程,她直言要有“三心”——讀懂政策的細心、解決問題的耐心和與企業共同成長的真心,“我以區里發布的‘人工智能+千行百業’十項應用場景為藍本,從市場需求出發,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落地場景。”
像雷婷這樣認真專業的招商人員,在江寧還有很多,他們依托主導產業的集聚優勢、新興產業的先發優勢、未來產業的場景優勢,加強對各類企業尤其是龍頭型央國企發展規劃的研究對接,主動謀劃,主動“出擊”。9月12日,京儀集團與南京優倍戰略整合簽約活動舉行,開啟了北控集團深度加盟江寧發展的合作新篇,將有力促進軟件和智能制造產業筑峰強鏈,這也是江寧在招商引資中與龍頭型央國企“牽手”的最新一筆。
項目招引不斷發力,項目落地發展的“后半篇文章”也得寫好。今年以來,江寧進一步創新企業服務模式,8月份“政企通”再次迭代,3.0版本全面升級定制化智能客服,全新開發智能預審、智能填報、數據市集等功能,全方位提升企業辦事的精準度與便捷度,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數字動力。
“五證齊發”也是江寧營商環境的一張金名片。7月,江蘇創貝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00臺套頁巖氣開采設備配套齒輪及變速箱生產項目,簽約后僅僅4個工作日就拿到“五證”開工建設。這樣的效率不是偶然,是長年打磨“全鏈審批服務”的必然。今年前8個月,江寧區全鏈審批服務專班服務項目265個,其中16個項目“拿地即開工”,位列全市第一。
專業主動的招商人員,熱情高效的服務人員,一張張具體而生動的面孔編織出江寧優良的營商環境,也讓政企間的“雙向奔赴”頻繁上演——1—8月,全區共完成招引項目215個、總投資超千億元。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咬定全年目標,沖刺“十四五”收官。聽,沖鋒的號角已經吹響;看,產業突破的“江寧攻勢”已然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