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近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多部門出臺系列穩就業舉措文件,打出新一輪穩就業的政策“組合拳”。9月25日,該廳舉行就業政策新聞發布會,副廳長顧潮對相關政策進行詳細解讀。
全年開發不少于235萬個崗位
“全年開發不少于235萬個崗位,其中政策性崗位不少于15萬個、市場化崗位不少于200萬個,就業見習崗位不少于10萬個,尤其在市場化崗位開發上更加注重數字經濟、低空經濟、賽事經濟等新經濟領域。”顧潮介紹,江蘇的穩就業政策注重擴容挖潛,圍繞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今年前8個月,全省已歸集發布崗位365.7萬個,其中月薪6000元以上且繳納“五險一金”的市場化崗位117萬個。
圍繞省“1650”先進制造產業、數字經濟、低空經濟、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生活服務等重點領域崗位,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相關部門制定了15個專項培訓方案,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項目化培訓模式,廣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和項目制培訓,全年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不少于65萬人。
江蘇還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公共就業服務,依托“就在江蘇”開設長三角招聘專區,與貴州、西藏等地實現求職招聘信息共享,不斷擴大優質就業公共服務供給。
發放“蘇崗貸”超1000億元
面廣量大的用人單位是穩就業的主體。江蘇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拿出“真金白銀”落實國家和省各項就業政策,全面推行涉企政策“免申即享”、惠民政策“直補快辦”。
在防失業上,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提高至90%、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30%提高至50%,將“蘇崗貸”最高額度從3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預計全年落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資金超過200億元、發放“蘇崗貸”超過1000億元。生產經營確有困難的企業,還可按規定申請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在穩就業上,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補貼范圍,對重點行業領域的中小微企業與重點群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按個人繳費額的25%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期限為1年。顧潮表示,全年各項穩就業資金預計可超過70億元。
在促創業上,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機會型創業、發展型創業的支持力度,促進高質量創業就業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實施創業基地積分制動態管理,更加注重支持大學生創業,全力打造“科研成果+創業”“產業發展+創業”“職業技能+創業”“民生需求+創業”等新模式。
“1151”服務離校未就業畢業生
聚焦重點群體所急所需所盼,制定實施一系列就業增量政策。
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離校兩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1次政策宣講、1次職業指導、5個高質量就業崗位信息、1次培訓或見習機會的“1151”服務。
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調查,逐人摸清基本情況、求職意愿、技能狀況、服務需求,分類提供政策宣介、職業指導、崗位推介、見習培訓等服務,“一人一策”開展困難畢業生兜底幫扶,優先推送5個高質量崗位信息,做到“一幫到底、不落一人”。對通過市場化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運用公益性崗位按規定予以安置。對長期失業青年,主動提供崗位對接、就業指導、培訓推介等服務,組織開展企業參觀、就業沙龍等活動,引導他們走出家門,激發就業內生動力;對求職受挫、信心不足的失業青年,組織專業力量開展求職會診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重樹信心,積極投入到求職活動中。
針對困難群體就業,明確對登記失業人員建立“3日內辦結登記、7日內主動聯系、按月動態跟蹤服務”工作機制,落實常住地就業援助政策,允許登記失業人員中的大齡、殘疾、長期失業、低收入人口等勞動者在常住地申請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與本地戶籍人員同等享受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
針對大齡勞動者就業,明確對有就業能力和求職意愿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可到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享受相應公共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享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據了解,今年前8個月,江蘇已經為153.8萬戶參保單位減收失業保險費114.5億元;為42.6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9.1億元。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全省城鎮新增就業94.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8.4%,就業形勢保持穩定。